最近課程讓我體會到原來承諾有分成對自己及對別人。對自己的理由通常非常多,因為這些東西通常不足以支撐不做的原因。而對別人的話,我們通常會有很強大的理由,且類型常常是必須,所以比較少。
我體會的是,對自己的承諾的考量,通常是是藉口,所以就做了再說,用結果來印證自己的企圖心、積極就對了。而對別人的的承諾要再三考量(如果你是一個重視承諾的人)才決定下,因為通常你找不太到理由。比方之前以經跟老婆討論好如果有重大的採購要先跟她說,那就不能先下決定要買(給一個對自己的承諾決定要買,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…),就算你有任何方法可以確認能說服對方,也不能這麼做。
可以多分享一點嗎
回覆刪除這一部份其實老師沒有談很多,大部份是針對自己承諾的部份,我會有這種體會,是因為在第二階段的面談,他們要我積極地簽下下一階段的課程報名表,其中一個主要原因跟我非常認同他們的課程有關。不過這牽涉到對別人的承諾,所以我沒辦法給自己承諾,但他們卻說可以先報名代表自己的企圖心,不過我不認同,因為這違反了對別人的承諾。
回覆刪除